换装、抹汗、落气、停丧,重庆传统葬俗拾零

重庆人的葬礼仪式,大致包括换装、抹汗、落气、停丧、报丧、丧酒等环节。接下来随小编一起看一下,网红城市——重庆的传统葬俗。

其一、换装、抹汗:老人快要去世的时候,家中的亲属要为其清洗身子,这在当地称为“抹汗”,就是用湿帕子在老人全身上下抹一遍。亲人咽气后,要立即为其换上新衣服,如果尸体僵硬后,再穿寿衣会比较麻烦。

寿衣通常穿三层,第一层是黑色或蓝色的衣服;第二层是白色的衣服;第三层是寿衣。之所以这样穿,据说是因为人的亡魂到了阴间会被脱光衣服,第二层穿白色衣服,是为了让小鬼把白色衣服误认为是人的皮肤,这样老人就能带着两件衣服走向黄泉路。

其二、落气、停丧:在重庆一带,老人咽了最后一口气,就称为“落气”,即老人停止呼吸的意思。当老人被确认落气后,子女要立即烧“落气钱”,意思是不让老人空手离开人世。给老人烧完落气纸,接下来就是停丧仪式。停丧就是把逝者的遗体放在一块木板上,多数为临时的门板。子女把木板置于堂屋中央,下面用两条高凳支撑着。木板下面放一盆清水,水盆上放一米筛,米筛上再放一盏菜油灯。俗语讲“菜油灯靠背,活儿都做完了”,表示人的一生到此结束了。

老人脚前要放置一升米,以作插香烛之用。身侧放置一个铁盆或铁锅,以作烧纸用。需要注意的是,客死异乡人的遗体是不能进入屋子的,只能停放在屋檐下,还要进行喊魂、招魂仪式。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现在停尸的方式也在慢慢改变,如城里和城郊的农村,停尸常用电冰棺,避免因等候亲人吊唁活动太长而导致尸体腐坏。

其三、报丧:老人咽气后,立即放鞭炮,以告知村里的亲朋好友老人去世了。亲友邻居就会过来帮忙。再通过其它方式(打电话、托信等)告知远方的亲友,请他们过来吊唁。报丧之后,孝男孝女应穿上孝服。

但现在已经简化了,只要头上系一条白色的布帕就行,布帕叫做“孝帕”。亲朋来吊唁也会得到“孝帕”系在头上。老人停尸完毕后就要在灵前设灵堂,举哀守灵,接待前来吊唁的亲友。而亲友在接到报丧之后,须立即前往丧家吊唁,这叫赶丧或吊丧、吊孝。前来赶丧的亲友领取孝帕之后就到灵前叩拜哭灵。

其四、丧酒

在重庆地区,不是所有人去世后都要办丧酒的。未结婚生儿育女的人死去一般不办丧酒。结婚生了后代的人去世,才有资格办酒。丧酒的时间并不确定为某日。从死者落气开始,就有客人到来,就要开始办丧酒招待客人。直到死者下葬,散客,丧酒才结束。亲友来吃丧酒一般会送礼。旧时送礼的意义应该是送给丧家一些办丧事的物资,以帮助丧家举办丧事,减轻负担。

因为旧时经济贫困,办一次丧事对丧家来说,需要支付很大的一笔开支。现在经济发达了,办丧事已经不算太大的负担了,所以送礼的物品也更加宽泛了。简单的就直接送现金,有心的就送上鞭炮、祭幛。客人们安安静静地吃喝,不喧闹不嘈杂。

有些地方直系亲属(孝子)是不能和客人一起吃饭喝酒的,他们必须吃素。有些地方有孝子发丧期间只喝稀饭的习俗。但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习俗已经淡化了,孝子孝女已经不禁酒肉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