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地生态安葬包括哪些?

节地生态安葬包括哪些?

  答:骨灰立体安葬、骨灰自然葬、遗体自然葬三种,具体分为以下五种形式:

  1)壁葬、塔葬、室内葬等,将骨灰长期安放于骨灰格位中的立体集中葬式,单个格位尺寸小于80cmX 40cmX 60cm。

  2)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骨灰安葬入土后,墓穴不硬化,骨灰装具采用环保可降解材料,地表保持平整原貌,种植树木、花草等,墓碑小型化、微型化。

  3)家庭成员合葬。合葬3具及以上家庭成员骨灰,墓穴占地面积不超过0.8m。

  4)生态葬。骨灰撒散、采用可降解装具殓装骨灰后或骨灰直接深埋入土等,不保留骨灰,不建墓穴、墓基、墓碑,土地可循环使用的安葬方式。

  5)土葬公墓遗体单人墓和双人合葬墓占地面积分别低于国家规定标准,墓穴不硬化,不建墓基,地表保持平整,墓碑小型化、微型化。

  ✍如何办理节地生态安葬补贴?

  答:根据《重庆市困难群众节地生态安葬补贴实施办法》第六条至第九条规定,逝者亲属向殡葬服务单位申请办理节地生态安葬,并向死者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民政和社会事务办提交相关材料,经初步审核通过,并经区县民政局、财政局审核确认后,可以享受相应的节地生态安葬服务费用补贴。

  ✍实施节地生态安葬补贴需要注意的有哪些?

  答:

  1.逝者生前为我市户籍居民。

  2.参加节地生态安葬的骨灰必须持有合法火化证。

  3.符合补贴条件的每具骨灰只能申领一次补贴,严禁将同一逝者的骨灰分多份、多次参加节地生态安葬活动和领取节地生态安葬补贴。

  4.符合补贴条件的每具骨灰(遗体)享受节地生态安葬补贴后,再采用非节地生态葬式安葬的,代办人应当退还有关补贴。

  5.选择家庭成员合葬方式,从合葬第3具骨灰开始给予补贴。补贴对象依据相关政策已由福利机构或社保机构负担其安葬事宜,或在工伤保险基金和有关赔付政策范围内已领取安葬费用的,不再享受本补贴。

哪些人可以享受基本丧葬服务费补助?

哪些人可以享受基本丧葬服务费补助?

  答:具有我市常住户籍、死亡后实行火葬的城乡低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现统称为城乡特困人员)重点优抚对象可享受基本丧葬费补助。但依据相关政策已由福利机构或社保机构负担其丧葬事宜的及能够在工伤保险基金或有关赔付内领取丧葬费用的除外。

  ✍基本丧葬服务费补助金额是多少?

  答:针对以下五项基本服务项目在1500元以内进行补助:

  1.普通殡葬专用车遗体接运费;

  2.三天内普通冷藏(冻) 柜遗体存放费;

  3.遗体接运专用尸袋费;

  4.普通火化设备遗体火化费;

  5.一个价值200元以内的骨灰盒。

  以上费用总额在1500元限额以内的,按实际发生额免收费;超出1500元限额的,其超出部分由丧事承办人自行承担。

96000殡葬服务热线能够为群众提供哪些帮助?

96000殡葬服务热线能够为群众提供哪些帮助?

  咨询服务:提供殡葬政策法规查询、咨询服务;提供殡葬服务单位信息及相关殡葬业务办理程序咨询,指导选择合理的殡葬服务机构。

  业务办理:将需要办理殡葬业务的市民来电直接转接至相应的殡葬服务单位,方便市民办理丧事。

  受理投诉:对殡葬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接受群众对违规殡葬行为的举报投诉。

  ✍96000热线遗体运输费优惠政策具体内容?

  答:凡通过拨打96000殡葬服务热线办理殡葬业务(在主城区合法殡葬服务机构治丧或火化),在主城区内使用普通殡仪车接运遗体的,免除首次遗体运输费

  ✍96000热线遗体运输费如何办理?

  答:丧事承办人拨打“96000”殡葬服务热线联系业务办理事宜;由热线转接主城区合法殡葬服务单位并成功办理遗体运输服务;丧事承办人填写《殡葬服务热线普通殡仪车接运费减免申报表》后,遗体运输费的免除由提供遗体接运服务的殡葬服务单位直接办理。

从尸、殓、殡、葬的字本义看丧事活动的基本流程有哪些?

人去世之后,在放入棺材之前叫“尸”,即停尸;把逝者放进棺材叫“殓”,即入殓;入殓以后称逝者为“殡”,即停殡;棺材和逝者合起来叫“柩”,即棺柩;将棺材从家里拉出来叫“引”,即发引;将棺材埋到土里去,叫“葬”,即归葬。下面具体训解这几个字,看看它们与丧事活动基本程序的关联。

“尸”不是简化字,本来就有,金文象人屈膝坐下之形,本义是坐下的状态。古代祭祀时,生者因不忍见至亲之不在,乃以活人「尸」代表死者接受祭礼。活人尸按礼是不能随便乱动的,所以人死之后以活人尸代替叫停尸。应当知道,“尸”的本义是指人的身体,人死后的身体叫“屍(shī)”体,“屍”与“尸”本来是两个不同的字,汉字简化以后,“屍”字简化成“尸”,好多人不知道本来“尸”的意思了。就像“後”简化成“后”,把“皇后“写成“皇後”;“裏”简化成“里”,把“故里”写成“故裏”;“臺”简化成“台”,把“兄台”写成“兄臺”;“榖”简化成“谷”,把“稻谷”写成“稻榖”;等等一样,都错了。这是简化字的败笔,是应该立即纠正的。

“殓”,本字是“敛”,“敛”在甲骨文里就有,是形声字,从攴(pū)从佥(qiān),佥亦声。“佥”意为“双面的”、“两边的”。“攴”指“敲击”、“手动”。“佥”与“攴”联合起来表示“从物体的两边同时收拢”。本义是收拢、聚拢的意思。《说文解字》:“敛,收也”。《释名–释丧制》:“衣尸入棺曰敛”。由于敛本身有丧事含义,之后专门造一个“殓”字分解“敛”的字义,因此,殓的意思就是将逝者收拾妥当,放入棺材,即入殓。

“殡”,《说文解字》说:“死在棺,将迁葬柩,宾遇之”。《释名》解释:“於西壁下涂之曰殡。”《礼记–檀弓》:“孔子曰:夏后氏殡於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人殡於两楹之闲,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於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阼是主台阶,楹是屋前的柱子。殡的本义是停柩待葬,即入殓之后,将棺柩停放在特定地方,供起来。

“葬”,一开始的本义是人死用草覆盖埋葬,后指用棺木埋入土中。《易-系辞》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就是用草将死人盖起来。《礼记–檀弓》:“国子高曰:葬者,藏也。”《说文解字》:“埋也,藏也,从死在茻中”。葬的意思很明显,就是给逝者安排一个最后的归宿。

从上述关于死丧的几个关键字可以看出,所谓丧事,即从逝者咽气到下葬这一过程中,人们就尸、柩、殡、葬所从事的相关活动。停尸、入殓、出殡、下葬,即是这个过程的基本环节。停尸准备,入殓祭拜,出殡送丧,下葬安息,即是丧事活动的基本内容,也正是丧事活动的基本步骤和基本程序。

停尸是指从逝者咽气到入殓入棺这一时段,停尸期间是主家丧事活动的准备阶段;入殓是指从逝者入殓入棺到出殡这一时段,即停殓或停柩阶段,入殓期间,主家开吊,吊丧祭丧等规模性丧事活动实施;出殡是指从逝者动柩出丧到墓地这一时段,也是规模性丧事活动的重要时期;下葬是指从逝者棺柩入墓到圆坟这一时段,下葬期间是丧事活动的收尾阶段,逝者已安,客散人走,丧事操办阶段结束。之后是居丧守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