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装、抹汗、落气、停丧,重庆传统葬俗拾零

重庆人的葬礼仪式,大致包括换装、抹汗、落气、停丧、报丧、丧酒等环节。接下来随小编一起看一下,网红城市——重庆的传统葬俗。

其一、换装、抹汗:老人快要去世的时候,家中的亲属要为其清洗身子,这在当地称为“抹汗”,就是用湿帕子在老人全身上下抹一遍。亲人咽气后,要立即为其换上新衣服,如果尸体僵硬后,再穿寿衣会比较麻烦。

寿衣通常穿三层,第一层是黑色或蓝色的衣服;第二层是白色的衣服;第三层是寿衣。之所以这样穿,据说是因为人的亡魂到了阴间会被脱光衣服,第二层穿白色衣服,是为了让小鬼把白色衣服误认为是人的皮肤,这样老人就能带着两件衣服走向黄泉路。

其二、落气、停丧:在重庆一带,老人咽了最后一口气,就称为“落气”,即老人停止呼吸的意思。当老人被确认落气后,子女要立即烧“落气钱”,意思是不让老人空手离开人世。给老人烧完落气纸,接下来就是停丧仪式。停丧就是把逝者的遗体放在一块木板上,多数为临时的门板。子女把木板置于堂屋中央,下面用两条高凳支撑着。木板下面放一盆清水,水盆上放一米筛,米筛上再放一盏菜油灯。俗语讲“菜油灯靠背,活儿都做完了”,表示人的一生到此结束了。

老人脚前要放置一升米,以作插香烛之用。身侧放置一个铁盆或铁锅,以作烧纸用。需要注意的是,客死异乡人的遗体是不能进入屋子的,只能停放在屋檐下,还要进行喊魂、招魂仪式。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现在停尸的方式也在慢慢改变,如城里和城郊的农村,停尸常用电冰棺,避免因等候亲人吊唁活动太长而导致尸体腐坏。

其三、报丧:老人咽气后,立即放鞭炮,以告知村里的亲朋好友老人去世了。亲友邻居就会过来帮忙。再通过其它方式(打电话、托信等)告知远方的亲友,请他们过来吊唁。报丧之后,孝男孝女应穿上孝服。

但现在已经简化了,只要头上系一条白色的布帕就行,布帕叫做“孝帕”。亲朋来吊唁也会得到“孝帕”系在头上。老人停尸完毕后就要在灵前设灵堂,举哀守灵,接待前来吊唁的亲友。而亲友在接到报丧之后,须立即前往丧家吊唁,这叫赶丧或吊丧、吊孝。前来赶丧的亲友领取孝帕之后就到灵前叩拜哭灵。

其四、丧酒

在重庆地区,不是所有人去世后都要办丧酒的。未结婚生儿育女的人死去一般不办丧酒。结婚生了后代的人去世,才有资格办酒。丧酒的时间并不确定为某日。从死者落气开始,就有客人到来,就要开始办丧酒招待客人。直到死者下葬,散客,丧酒才结束。亲友来吃丧酒一般会送礼。旧时送礼的意义应该是送给丧家一些办丧事的物资,以帮助丧家举办丧事,减轻负担。

因为旧时经济贫困,办一次丧事对丧家来说,需要支付很大的一笔开支。现在经济发达了,办丧事已经不算太大的负担了,所以送礼的物品也更加宽泛了。简单的就直接送现金,有心的就送上鞭炮、祭幛。客人们安安静静地吃喝,不喧闹不嘈杂。

有些地方直系亲属(孝子)是不能和客人一起吃饭喝酒的,他们必须吃素。有些地方有孝子发丧期间只喝稀饭的习俗。但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习俗已经淡化了,孝子孝女已经不禁酒肉了。 

重庆市殡葬协会把关爱送给殡葬职工

11位当地最美殡葬人、239位从事殡葬服务工作二十年工龄的职工,在重庆市殡葬协会举行的大会上受到表彰。这是重庆市殡葬协会对殡葬职工给予的肯定与关怀。

6月18日至19日,重庆市殡葬协会召开第四届第二次会员大会,中国殡葬协会顾问袁家骧,重庆市殡葬协会会长何炜,重庆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副书记许显昌,重庆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主任彭友谊、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昌贵,殡葬协会监事杜斌、王钢,以及来自市域内的殡葬单位会员180余人出席会议。

重庆市殡葬协会自2002年7月成立以来,在市民政局的领导下,依靠一系列的贴心、暖心工作思路,将广大会员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全国其他省市殡葬协会提供了新时期下殡葬协会工作的新思路,新理念。

重庆市殡葬协会此次在全市评选出11位“最美殡葬人”,为会员单位满20年工龄的239位殡葬职工颁发荣誉证书,通过挖掘出殡葬事业发展的见证人,传授人和智囊团,让“表率”为新殡葬人做好传帮带,为重庆市殡葬事业向纵深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怀

当我们的工作已能让我们温饱,当殡葬事业的基础已经夯实,殡葬情怀应该进入我们每个殡葬职工的眼帘,化入我们每个殡葬职工的心灵。只有融入殡葬情怀,才能做好殡葬服务;只有秉持殡葬情怀,才能发展殡葬事业。

情怀

看看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再看看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单位,不管是设施设备,还是行业环境,也都进入了新殡葬阶段。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在进步的同时,人们的殡葬需求也进入了新阶段,这种新殡葬新需求是一种日益增加的美好生活需要,它早已超越了最基本的遗体处置等物化需求,而进入到人的身、心、灵等全方位的需求。从最初的完成任务即可,到现在的重体贴重温暖,从重服务数量到重服务质量,从满足基本功能到满足精神感受,这些新殡葬新需求,无不需要我们带着一腔殡葬情怀去工作去服务,无不需要我们带着一腔殡葬情怀去发展去改革。

在进入单位前,我们对这个行业都会有一个殡葬意像。笔者的殡葬意像,是由一个电视台播放的一女二男三个青年殡葬从业者的访谈节目,以及随后播放的殡葬视频而建立起来的。节目后第二天,想去殡仪馆看一看,由于不知道具体地址,提前下了车,然后是从白马凼走到单位的,当然也从此踏入了这个行业,笔者的这个殡葬意像是比较良好的。进入单位后,我们每个人的殡葬意像可能会被现实碾压、鞣制,进而改变。但不管我们的殡葬意像如何,作为一个殡葬从业者,殡葬作为我们的事业,我们真有必要因为最初的殡葬意像,而结下不解的殡葬情结,因不解的殡葬情结,而培养、树立、拥有一腔美好的殡葬情怀。

我想,我们需要这种情怀。

我们拥有这种情怀,可以让我们免于虚妄、浮躁、无意义。我们拥有这种情怀,可以让我们免于无归属感、无成就感。我们拥有这种情怀,可以让我们免于说教服务,当不被理解、不被公平时,而免于委曲、怨尤、退却。我们拥有这种情怀,可以让我们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可以让我们对殡葬事业的光明前景更加坚信,可以让我们的作为更贴近逝者、更贴近丧属、更贴近殡改。

殡葬情怀之于逝者丧属,是尊严、温暖、质量,沐高尚之情怀,历三生之痛惜,悟万灵之不朽。殡葬情怀之于单位,是品牌、口碑、文化,扬殡葬之情怀,教育人、管理人、留住人。殡葬情怀之于从业者,是使命、情感、艺术,酿殡葬之情怀,服务人、抚慰人、感动人。

永系一怀情愫敬生命,满腔殡葬情怀慰天灵。

我想,我们需要这种情怀。

需要殡葬情怀。

让服务更有温度,让生命更有尊严

2018年3月25日
“牢记社工心,建功新时代”
第二届巴渝社会工作宣传周活动
在沙坪坝三峡广场步行街拉开帷幕

石桥铺殡仪馆

重庆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唐步新,沙坪坝区区委书记江涛,重庆市民政局副局长吴秋鸿等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

由沙坪坝区文化馆、社区、高校和民办社工机构共同带来的精彩文艺表演。舞蹈、诗朗诵、情景剧,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社工站以“让服务更有温度,让生命更有尊严”为主题展位呈现在广大市民的眼前。

市民拿着标语“生命,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殡葬社工,让服务更有温度,让生命更有尊严”与我们的照片墙合影,传递一种积极、向上、乐观、正向的生活态度。

在一天的宣传活动中,重殡社工共发放宣传品1000余份,不少市民主动展位前咨询殡葬社工服务、文明殡葬服务内容。向市民展示殡葬社工、殡葬人形象,传递正向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生命观。

“让服务更有温度,让生命更有尊严”除了在宣传活动上向广大市民
传递正能量生活态度。同时,社工在殡仪馆馆、社区向殡葬职工和社区居民宣传生命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传递正能量,让殡葬职工更加自信,让服务更有温度。

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积极配合重庆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搭建多样化的宣传平台,向市民宣传殡葬社工、殡葬人以及文明殡葬。同时,与同工们一起交流、学习,促进共同成长,用潮气蓬勃的新形象去迎接新时代,时刻铭记我们的心。